中国留美学生的三十年:1991-2021
作者:张涓(Zhang Juan)
《中美印象》网站执行主编
编辑按
位于华盛顿的美中教育基金(US-China Education Trust,简称USCET)致力于促进美中两国的教育交流已近三十年。在亨利·卢斯基金会(Henry Luce Foundation)的支持下,美中教育基金联手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21 世纪中国中心中国数据实验室开展了一次针对中国留美学生在美国求学经历的大型综合性调查。调查结果对了解中国在美留学生的经历和感受、问题和挑战、以及教育交流对两国关系的巨大贡献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卡特中心中美印象网站(美中故事汇)是本次调查的一个合作机构。以下是该报告的前言部分,包括调查结果。
新学年开始之际,来往于中美两国的学生流量仍远低于疫情爆发前2019-2020年的水平,而挥之不去的中美紧张关系和各种随之而来的问题给近期恢复强劲的双向教育交流蒙上了阴影。在这个不确定的时期,美中教育基金发布《中国留美学生的三十年,1991-2021》。USCET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1世纪中国中心中国数据实验室(China Data Lab of the UC San Diego 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的这份联合报告全面综合地分析了这三十年间在美国获得学位的中国学生的构成以及这个群体所经历的变化。
为什么要调查以前的中国留美学生?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估计有300万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这是现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跨境学生流动之一。长期以来,中国留学生一直被视为美国大学里一个普遍且积极的群体。然而,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已成为中美紧张局势和各方不断猜疑的焦点。一些人认为这些学生是中国政府影响力的“代理人”,而另一些人则怀疑对他们对中国的忠诚度。随着批评者不断质疑美国教育中国学生的价值,研究美中教育交流的长期成本和收益也因此变得非常重要。USCET于2022 年底对曾经在美求学的留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旨在更系统深入地了解这个群体。在通常没有学生参与的对话中,聆听他们的心声,并为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和统计数据注入更加人性化的因素。
据我们所知,这项调查的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所进行的时机也是独一无二的。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校的中国留学生或特定学校或地区的应届毕业生。但这项调查的时间跨度为三十年,包括曾经在全美国各地大学就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校友。根据影响这个群体的两国关系的走势,受访者被分为三个群体。第一批学生主要由1991年至2003年间在美国院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组成。第二批学生于2004年至2015年毕业,当时中国留美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本科生数量超过了研究生。第三批学生于2016年至2021年间在美国完成学位。在此期间,两国之间的局势不断趋于紧张,疫情更是导致学生流动暂时中止。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留美学生人数先是出现年度增长放缓,然后出现逆转。
1985-2021年中国在美留学生
挑战和问题
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和不稳定使得目前对中国留美学生这个群体进行调查变得非常困难,即使是严格的匿名调查也不例外。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美国被批评为潜在的“间谍”,在中国被批评为过于受西方影响。由此产生的政治冲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愿意填写调查的留学生的数量,尤其是受中美关系下滑最直接影响的相对较新的毕业生。调查结果以404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为样本,虽然只占中国留美学生的一小部分,但他们的回答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更广泛的留学生群体的趋势。
广泛的调查范围使我们能够收集一系列留学生的回答,并比较不同人群在特定时间内的回答。但是,调查没有重点研究短期事件的影响。例如,没有考虑到新冠疫情限制的影响,尽管接受我们调查的许多2020和2021 届毕业生被迫在最后一个学期在中国远程学习。平衡不同人群的回应数量是另一个挑战。我们在性别、群体、机构类型和国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代表性,但在所追求的学位方面没有取得平衡,研究生的回应远多于本科生。另一个不平衡的地方是,77%的受访者居住在美国(虽然并非所有的人都是美国公民);大约58%的受访者是中国公民。来自美国的受访者占多数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吸引居住在中国的受访者相对更为困难,但这意味着我们的结论更适用于那些希望或有机会留在美国的个人,无论他们是中国或美国公民。报告的方法部分更详细地讨论了这些问题。
为了更广泛地研究这一主题,这些局限性是可以被接受的。这项调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加对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经历的了解,也是为了激发对话并提出开展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美国高校如何才能成功地让中国留学生融入校园生活并确保他们了解自己的学术权利和责任?在中美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尽量减少留学生所面临的政治压力?从长远来看,中国留学生对美国的校园可以带来哪些好处和风险?如何衡量这些好处和风险?
主要调查结果
完整的在线调查报告分为四个与留学相关的问题。每个问题都通过可量化的数据和深入地分析进行了回答。以下为对调查结果的总结。
中国学生为什么来美国留学?以何种方式来留学?
绝大多数受访者明确地表示,他们来到美国是为了追求卓越的教育。其他重要的考量因素还包括希望获得在另一个国家体验生活的机会、更大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以及改善职业前景。随着中国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有能力送自己的子女出国留学。2004年之前,我们的样本中只有不到10%的人从家庭获得经济支持,而2015年后毕业的人中,这一比例上升到75%以上。近三分之二的人从学校获得了择优奖学金,只有不到2%的人报告说他们接受了中国政府的资助。
中国留学生在校园里如何与其他人互动?
尽管打零工是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最常见的事情,但三分之一的受访者也参加了某种程度的体育运动和许多其他课外活动,但比例较低。然而,对近期留美学生的调查表明,学业压力越大,留学生参加社交活动的时间就越少。如果把阅读媒体也作为校园融合的另一个衡量标准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学生获取外部新闻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曾经阅读报纸和看电视的做法被阅读社交媒体所取代。该调查还提供了一些证据来反驳“中国学生主要依赖中国媒体资源”这一观点。在美国,受访者同时使用美国和中国媒体资源的比例很高,这表明他们已经融入了美国媒体的环境。
中国留学生在校园里遇到过哪些负面经历?
中国留学生显然受到中美关系和两国国内政治变化的影响。我们的调查显示,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示,他们因遵守某些政治观点而感到有压力,这种压力同时来自美国和中国。2004年之前毕业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学习中政治干扰相对较少,但对于2015年之后毕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担忧显著上升。眼下,涉及反亚裔仇恨的事件也不断增加,这也令学生感到不安。
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对在美国学习的时光有何感想?
尽管存在负面事件,但在受访的留学生中,在美国的学习经历留下了持久的美好回忆。大多数人回顾了他们的学习经历,对他们的校园和同学,以及他们在旅行中遇到的人和地标充满温情。超过8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发现美国人友好、热情。还有类似比例的人表示,如果现在有选择,他们还会选择再去美国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受访者仍然以某种方式与他们的学校保持着联系——对校友会的参与率以及对学校的捐赠都大大超过了美国的平均水平。
随着中国留美学生平均年龄的降低以及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留下来成为美国公民的学生人数有所下降,在1991-2004年间,71%的毕业生留美成为美国公民;而在第二批毕业生中,30%的人留美成为美国公民。第三批2016-2021年间的毕业生离校时间太短,还无法确定最终公民身份。不过,更多的近期留美学生报告说,他们在毕业后尝试留美,但未能成功。
结束语
总体而言,调查结果应该让那些担心中国留学生在美校园生活的人感到放心。我们的样本显示,留学生自己决定来美国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学术的追求和提升个人发展的渴望,而资金主要来自家庭和美国大学奖学金的支持。尽管在校园里有一些疏远感和负面的政治或种族歧视遭遇,但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带走了美好的回忆和持久的友谊,许多人选择与美国的大学继续保持联系。
在美中教育基金,我们相信教育交流是美中关系的基石,也是维护两国和平的关键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美中关系正常化时,互派学者和留学生是当时两国政府的首要任务,并一直是两国民间交流的支柱。我们希望两国继续欢迎对方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机会直接接触对方的社会。在中美关系不稳定的时候,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两国未来能够相互沟通,理解文化的细微差别,并共同解决棘手的双边问题和地缘政治挑战。
►►►
推荐阅读
华为新机搅动美国政坛 拜登在G20拉拢“全球南方”——美国外交一周观察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